今年的Garmin訓練營中,最認真訓練的學員之一即是蘇米(蘇進平)。他去年就跟著練過一次週期化訓練課表,成績從3小時21分進步到3小時09分。今年是第二次,他原...
5/5第一次為RunningQuotient講課,這次的主題是「如何避免過度訓練」,我從「大猴子與小猴子」的實驗與幾位頂尖跑者的故事談起,所要表達的結論是:...
透過2017年中四個訓練營的磨練,我個人在教學上我更加清楚該如何帶領跑者學習「不要用(體)力加速」,而是「用知覺加速」。這一個論點,...
以往跑者在評估訓練壓力,或是統計訓練量時,通常都會用里程數(跑量)或訓練時數來衡量,比如說今天跑了2個小時、上週跑量50公里、月跑量300公里等,雖然兩者都是重...
新式間歇訓練(New Interval Training)這個方法是由Peter John L Thompson發明,他生於英國,至...
Abain是我帶過兩屆訓練營的學員,跑齡約1年多,之前他都是以半馬為目標賽事作訓練,去年11/17鹿港半馬達標後,先調養休息了一陣子,接著我們展開了一對一、為期...
利用RunningQuotient分析一位跑者時,我第一個會看的是他的「狀況指數圖表」,從這個圖表可以很快判斷他最近的狀況很穩定,近一個星期的狀況指數都在0...
週期化訓練的課表中,跟隨在有氧打底基礎期之後而來的就是進展期。而進展期主要是以提高最大攝氧量為主要訓練目的,所以會是以間歇課表為主。但在操作過程中須將注意力集中...
現在已經有愈來愈多跑者知道,要正確使用心率錶,要先設定最大心率和安靜心率才行。尤其是最大心率,不能直接採用網路或書本上的公式,因為公式是某個特定族群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