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ningQuotient開發團隊自創立以來,目標便很明確,就是希望能夠將科學化訓練的知識與資訊技術整合,創造出能夠真正幫助跑者的整合訓練服務。 而Run...
余謙的半馬最佳成績 1 小時 32 分 58 秒在 2016 台北馬拉松達成,但代價是左腳掌嚴重受傷,賽後花了非常多的時間療養。今年三月報名加入UA鬥士挑戰營,...
會萌生這篇文章,其實也挺有趣的!我就像個四不像一樣,自己雖然是競走選手,但卻教跑步。然後自己的老本行競走,其實在台灣沒有相關文獻,所以想了解心率區間也只能憑空想...
週期化訓練的課表設計有一個大原則,就是要把訓練切分成幾個階段: 打底:『低於』比賽強度 拉強度:『高於』比賽強度 適應比賽強度:『等於』比賽強度 ...
自從RunningQuotient上線以來,許多跑者都把它運用在訓練與賽後的分析,藉以檢討自己在訓練上需要調整以及加強的地方。而今天我想要換個方向來告訴大家該「...
全馬PB進步歷程 2016年07月:4小時10分 2016年10月:3小時35分,進步了35分鐘(2016 Garmin ...
這次分析的主角是一位跑齡三年半的業餘跑者,跟大部分人一樣,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練跑、休息規律循環;他的前PB是2015年所創下的3小時43分08秒,跟大部分人一...
紐約馬拉松 3小時46分,也許並不是一個很起眼的成績,但卻是其中一個我很樂在其中的線上一對一案例。 柏長是一位非常認真的跑者,他是去年...
從各強度區間表很快看得出來,這位跑者最近一個月幾乎都在跑低強度,而且訓練量並不大,一整個月跑LSD總計10小時,平均一週兩個多小時;他同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