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馬拉松是台灣路跑界一年一度的盛事,由第一屆開辨至今已經超過二十年,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跑者在台北市中心完成馬拉松或半馬賽事。 ...
對於間歇訓練,除了要跑「多長?多快?多少趟?」的問題之外,最常有人問到的就是「每趟要休息多久?」這個問題其實要依照不同訓練目的來做安排。 ...
最近在耐力問壇上看到幾個好問題,回答起來很有勁!其中之一是:E配速打好體能基礎,「好」的標準是? 我認為「有氧基礎」是否已建立妥當,可以用「第1區配速...
李倫訓練初期 RQ的當前跑力是50,比賽前進步到 56 左右。前期一個半月在有氧基礎期,都在打底,所以跑力沒有明顯變化,此時跑者最難熬,因為不能跑快,要壓著心率...
更新特色: 加入每週訓練時間、距離、訓練指數統計。 每天的訓練指數(訓練量)將會以圓點呈現,圓點愈大,代表壓力愈大,反之亦然。 圓點的外環會顯示出...
18週的訓練從基礎期(上、下)、進展期、巔峰期、比賽期,總共127堂。 全馬PB從4小時11分(2016萬金石馬拉松)→3小時46分(2017渣打馬拉松)...
「嘿,你今天的課表是什麼呢?」 這是跑者之間很常出現的對話,有些人喜歡跟著崇拜對象、跑步訓練書籍或是網路上的課表訓練;有些人有專屬的一對一線上跑步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