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間歇訓練,除了要跑「多長?多快?多少趟?」的問題之外,最常有人問到的就是「每趟要休息多久?」這個問題其實要依照不同訓練目的來做安排。

要跑「多長?多快?多少趟?」,可以透過「你要練什麼?」工具來規劃

通常間歇訓練常遇到的課表大多脫離不了以下幾種課表類型:

【R配速間歇課表】

課表範例:「R配速100公尺 x 8」、「R配速200公尺 x 4」

R配速間歇課表的目的是為了訓練神經肌肉反射能力,所以並不是跑越快越好,而是希望能跑在可被控制的最快速度之下,以好的技術跑完目標距離。所以操作課表的時候會在組休之間操作技術動作訓練來加強知覺,這樣才能確保下一趟是用好的技術來跑。

在丹尼爾博士的建議之下,R課表的組休時間是每一趟課表執行時間的二到三倍,不過我會另外建議在技術動作不夠熟悉的狀況之下可以休息更長一點,這樣才能有更充裕的時間練習技術動作。

以筆者的跑力50.3來說,R間歇課表配速建議每100公尺跑22秒以內。

例如: R100m課表大約20~25秒就可以跑完,所以一般會休息1分鐘至1分半,但在技術還不成熟的狀況之下會休息到3分鐘,而休息時就以技術動作訓練為主,然後直接跑下一趟。 R200m課表大約40~50秒就可以跑完,所以一般會休息1分20秒至1分40秒,但在技術還不成熟的狀況之下會休息到4分鐘,而休息時一樣是操作技術動作訓練,然後直接跑下一趟。

【I 配速間歇課表】

課表範例:「I 配速3分鐘 x 6」、「I 配速800公尺 x 4」

I 配速間歇的訓練是最「痛苦」的一項課表,主要是為了刺激最大攝氧量,但因為配速較快無法以長距離的方式來操作課表,所以會建議以間歇的方式來操作。

以筆者的跑力50.3來說,I 間歇課表配速建議可以在400m操場以每圈94秒到86秒來操作。

這部分丹尼爾博士建議每一趟的訓練時間與休息時間以1:1等比例來做安排,主要目的是希望除了充份休息之外,還可以刺激到最大攝氧量,所以也建議組休就好好的休息恢復,這樣下一趟才會有好的操作品質。

因此,I 配速跑3分鐘,組間就可以休息3分鐘,但假如是以距離安排課表的話,那就是以你單趟距離跑多少時間,組間就可以休息多少時間了。

【T配速間歇課表】

課表範例:「T配速5分鐘 x 6」、「T配速10分鐘 x 2」

T配速的訓練是最「辛苦」的一項課表,因為在操作過程中乳酸一直處於快要溢出來的狀況,但又不至於跑不動的程度,這時就是要盡力撐住來訓練耐乳酸能力,因此休息時間並不會太長,目的就是希望你在短暫休息後可以馬上又升到爆乳酸的狀態,而且還是要撐住。

以筆者的跑力50.3來說,T間歇課表配速建議可以以每公里4:31~4:16的配速來執行。

丹尼爾博士建議T配速間歇的訓練時間與休息時間以5:1的比例來做安排,所以T5分鐘就要休息1分鐘,T10分鐘就要休息2分鐘,如此類推。在這一來一往之間就可以訓練到身體耐乳酸與排乳酸的能力,自然就可以跑得又快又久了。

雖然有上述的原則可以依循,但課表的設計與操作其實還是有很多需要細部調整的地方。假如你在操作課表時已經發現自己無法維持在訓練的目標區間內,這時會建議可以適度的延長休息時間,畢竟操作課表要求要到位才是提升訓練效果的主要重點。當然也可以視訓練內容與狀況減少休息時間,但就要與專業的教練仔細溝通討論,才不會因為休息不夠而造成訓練品質下降。

丹尼爾博士的間歇訓練規劃建議(出處:丹尼爾博士的跑步方程式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