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的訓練營中曾有位跑者,在比賽前提醒了全馬和半馬的比賽策略。他是要比全馬,結果用了此篇文章的半馬配速策略後,在比賽中發生休克,最後被救護車載走。

當他傳訊息給我時嚇了我一跳!他給我的信件中說:「人生第一次落馬,還搞到送醫急救,確實有點危險。再發生昏迷前,我並沒有感到不舒服就瞬間倒下,之後醒來就在急診室。」也就是說,昏倒後完全失去意識,這是衰竭結果中最糟的一種。

等他從醫院回來後,他把比賽過程中心率錶裡的數據傳給我分析,接著又通了幾封信之後,才發現了問題所在。在這邊也跟大家分享一下,以免同樣的情況再度發生。

我先問他的最大心率和安靜心率分別是多少,他回信給我的實測數值是最大心率 176 bpm 與安靜心率 46 bpm,因此他各強度的心率區間分別是:

強度 儲備心率 % 心率區間 (bpm)
E 心率區: 1.0 ~ 1.9 59 - 74% 123 ~ 142
M 心率區:2.0 ~ 2.9 74 - 84% 142 ~ 155
T心率區:3.0 ~ 3.9 84 - 88% 155 ~ 160
A 心率區:4.0 ~ 4.9 88 - 95% 160 ~ 170
I 心率區:5.0 ~ 5.9 95 - 100% 170 ~ 176
第 6 區:R 強度 不考慮心率 -

從這位跑者在比賽中的心率曲線圖(如下),我看到他在三公里以後,心率就大都在 160 bpm 以上,對他來說也就是心率區間 4.0 的強度。跑者在乳酸閾值配速(區間 3.0 ~ 3.9)下最多只能撐 60 分鐘就會開始衰竭,而我前面所列的SOP中前十公里的策略是:「讓心率維持在 2.5~3.0」。這些策略的目的就希望跑者在前半段不要到閾值區間,以保持後半馬的續航力。

前半段的⼼率就⾼達 160 bpm 以上,也就是此位跑者的強度 4.0,在這種強度下⼈的⾝體無法維持太久,但他⼀直硬撐下去⽽不⾃覺,所以最後昏倒在賽道上

所以我覺得這位跑者之所以會休克正是因為比賽剛開始時太過緊張興奮,或是求好心切,不自覺加到自己無法負荷全程的速度。一般人前面衝太快,後面頂多就是失速變慢,跑出不好的成績罷了,休克的比率很少。要像他一樣跑到休克是不容易的,因為人的身體都有防衛機制,有危險時會自動放慢,可能他的機制比較不靈敏,或是意志比體能強大,所以才會發生危險。

從他傳來的分析,3 ~ 10K 全都飆到心率區間 4.0 (心率 160bpm)以上,後面又拉到 4.5 (心率 165bpm),此時因為比賽的氣氛一 HIGH 起來,防衛機制被抑制沒啟動,危險就此發生。 全馬初階/初馬跑者(成績在四小時附近者)的心率區間,全程都應該壓在3.0以下,細節如下。但他卻在 3K 之後就拉高到心率區間 4.0 以上!!!

--

● 1~20K:心率控制在區間1.7~2.1,介乎於E與M強度之間,前面的20公里就當作是暖身跑。

● 20~35K:心率在區間2.1~2.4,此時應該仍然感覺遊刃有餘。

● 35~42K:心率在區間2.4~3.0

--

此時若他能用心率錶監控,在前半段確實把心率壓在 3.0 以下,就不會發生這樣的狀況了。

依過去我個人的觀察發現,菁英選手反而更容易休克。應該是因為菁英選手的意志力比一般人更強大,透過長年克苦的訓練後正常的防衛機制已被拆除殆盡,所以在比賽時為了求得好成績,常會超過界限而昏倒。

我認識很多鐵人都有休克過,畢竟練鐵人的意志力都很驚人!我之前也有過兩次比賽休克的經驗,一次是在墾丁半超鐵熱衰竭,另一次是在苗栗標鐵脫水休克,那也是最接近死亡的經驗。那兩次都還很年輕,心率錶還不普及(比較貴),所以在求好心切下被自我感覺所欺騙, 最後都因為昏倒在賽道上而沒有發揮應有的實力,事後都非常難過。

這位跑者在給我的信中也提到:「坦白說,我現在有點陰影!目前被家人禁足中,本週六也已經在台大新竹分院掛號心臟科做一個仔細檢查。」我一開始也有點害怕,但有過兩次經驗的心得是:休克就像溺水,那當下很危險(有可能喪命),但渡過之後的身體就跟之前一樣完全正常。

本文出自《跑者都該懂的跑步關鍵數據》第十章,由作者徐國峰本人授權分享。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