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 · 最佳夥伴關係
寶利,老于和思超,是我無錫馬和上海馬訓練營認識的夥伴。
今年夏天,他們加入夏訓營,作為教練的我,很幸運能同時有三位精英選手,教練需要做的就是嚴格督促他們,跟著體能框架邏輯的週期化訓練課表練習,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細心不“犯錯”,成績自然會出來。

對症下藥
寶利精力旺盛,時間充裕,很熱愛跑步,訓練很積極,體能很好,在訓練中經常提問,並且他保持著認真寫訓練日誌的習慣,從日誌中可以看出是個很會思考的學員。只需要跟著體能框架週期化訓練認真走一遍,肯定會有很大進步。
但是問題也有,首先, 肌肉彈性缺略有不足 ,身體活動度比較差,平時訓練的時候發現他後大腿不能拉伸到90度,這也限制了他速度能力(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因此我在每次團練後和他分享了筋膜放鬆,肌肉靜態拉伸的方法並提醒他多注意訓練後的放鬆,因為這對跑步技術和實力的提高很有必要。而在跑步訓練上,他早已適應了慢跑,但是需要做的是改善各強度區間的技術,多做“轉換支撐”的技術知覺練習,提高速度訓練的質量,開發落下腳。
(二)
思超有重量訓練背景,肌肉狀況彈性和剛性很好,對神經元的募集能力很強,他200米短衝訓練能跑到26秒多(跑短衝時觸地時間、步頻等數據都很好),因為大學有越野跑的經歷,熱愛上了跑步,長距離項目十公里 - 37分40秒,半馬也能跑到1小時25分,但是跑力曲線上2公里、全馬這些距離成績卻遠低於跑力平衡曲線(速度衰退率曲線),他需要完整走一遍週期化長跑訓練,將各距離成績都提高,積累訓練的量,才能將短距離的實力延續到長距離,體能一上來全馬突破會有很大概率。他和我說,“要跑一場好的全馬,才對得起十公里的成績”,我甚至覺得他的話可以小改一下,“跑出好的全馬,對得起200米的成績”。
因為工作原因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少,加上今年準備婚禮,所以訓練能堅持下來,實屬不易。他的好勝心強, 訓練常常超過配速區間 ,我對他的要求是所有訓練都壓住速度,跑到區間內,短衝和間歇跑如果速度很容易, 可以通過減少每趟間歇的時間5-15秒,這樣減少恢復時間,提升能力的同時,每次訓練完強度和量能讓身體又有足夠時間恢復,長期以往體能才會變強。
(三)
老于上學的時候練過中長跑,1600米能跑到4分多,有很強的跑步底子,在間歇訓練中很能適應高步頻的跑步節奏,跑到配速區間毫不費力,10公里測驗中前三公里跑到10分鐘(可惜後面沒堅持下來)。並且他可支配的時間充裕,生活工作都很自律,每周課表的執行力很強,強度和量上都能不折不扣完成。
而他的弱點在於他以往不做力量訓練,力量不足,肌肉的剛性和彈性都有所欠缺,觸地時間較長,所以需要優先從身體肌力的進步尋求突破,再改善技術的問題(黏地時間比較長),在全馬距離上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對他的建議始終是觀察每次訓練後的數據,優先改善從慢跑開始的觸地時間,體能上只需留意恢復時間是不是減少,就可以練到體能, 平時需要多做力量訓練(從初階到進階的棒式,超人式,橋式,硬舉等),做完放鬆恢復,跑姿的問題長期會改善。

開營後的第一週期是有氧基礎期,訓練主要都是一心率區間的慢跑,慢跑聽起來很“簡單”,大家都能跑,但跑姿是很不相同,有時候越是進階的跑者,需要更好地做好慢跑練習的質量。我的統一要求是:
1.嚴格按照課表要求的一心率區間跑,可以跑慢點,不要在意配速; 2.專注體感和技術,有意地加快步頻,但拉起高度到腳踝就好,減少腿尾巴消失的時間,目的是第一區間開始就用好的技術跑。
四個周期後的改變
思超(PB125 →1:27:58);
老于(PB130 →1:29:37);
寶利



思超



老于



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