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是個很棒的指標,它可以客觀衡量你的費力程度,但心率有個缺點。我們舉個簡單的實例來說明,想像某位跑者帶著心率手錶以 100 公尺 / 15 秒的速度全力衝刺 40 公尺,跑完只要花 6 秒左右。在這六秒他的心率變化並不大,等跑完後過了幾秒心率才會明顯上升。原因在於人體的生理機制會因為跑步速度上升,而輸出更多血量帶給身體更多氧氣,以繼續維持運動,但心率變化過程需要一些時間,因此心率在反應強度上並不即時,必然會有所延遲。

因此「平常訓練時該看配速還是看心率呢?」我們會建議在練長跑(LSD)與節奏跑這類強度穩定的課表時可以看心率,但間歇課表就比較不適合用心率監控強度,因為在間歇的前兩分鐘心率還在爬升,若跑者看心率來監控強度就會不自覺去「追心率」,導致前幾趟跑太快。所以只要是間歇訓練,我們都會建議以配速區間為準。

RQ 可以依跑者過去的訓練狀況來評估他的六級訓練配速區間:

各強度配速表
預設距離是每公里的配速,也可以自行調整成400m、800m或任何距離的配速。

每一區強度的意義,簡述如下:

強度區間意義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