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力值」(VDOT)一直以來都是跑步能力的指標,只要跑者在比賽或測驗中跑出「PB」(Personal Best, 個人最佳成績),跑力值就會更新,連帶所有對應的訓練配速也會改變,如此才能繼續用適當的配速來訓練。但受限於過去一直沒有很好的工具讓我們「即時」知道自己的跑力,總是要等到比賽或測驗時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進步(或退步)了,跑力也只能在那時候才能更新。

丹尼爾博士
丹尼爾博士所提出的「跑力」(VDOT),讓跑者的跑步能力都得到量化。 (圖片來源:Garmin blogs

現在心率裝置相當普及,我們知道同樣的配速下心率變低,或是在同樣的心率下跑出更快的配速,就代表身體變得比之前更有效率。但問問自己「實質上到底進步了多少?」你可能會說「同樣是5:00/km的配速,之前心率要150bpm,現在只要148bpm」,但再深入想想,這樣的變化實際上對比賽表現影響有多大?訓練配速又該怎麼調整?如果心率跟跑力可以互相結合在一起,這樣會不會讓數據變得更有意義?

為甚麼需要「當前跑力」跟「即時跑力」?

以往我們都會要求學員輸入最近六個月內某一個比賽距離的成績(例如5公里跑25分30秒),才能知道學員的能力在那裡,也才能幫他/她開出合適的訓練計畫。但這有一個缺憾,因為我們常遇到一些學員會在測驗時失速(特別是新手),剛開始跑太快,後面只能用走路或慢跑回來,這樣得到的跑力值跟訓練配速根本不準,而我們又不可能叫學員「再跑一次!」。

「即時跑力」是根據每一次訓練或比賽紀錄的心率及配速數據,透過迴歸曲線找出符合你目前體能狀況的跑力值;只要每次訓練完後把紀錄上傳到RunningQuotient,我們就可以在紀錄中看到今天的跑力值,因此命名為「即時跑力」。

即時跑力與當前跑力曲線
即時跑力與當前跑力曲線

有了即時跑力之後,我們就可以更輕鬆地掌握自己或其他跑者的能力。只要戴上心跳帶去慢跑二、三十分鐘,並將紀錄上傳到RunningQuotient後,馬上就可以根據剛剛的跑步數據找出跑力值,所有訓練配速也都通通顯示出來了,對於害怕測驗跑不好的學員可是一大福音啊!

至於「當前跑力」則是透過長期的即時跑力所推算出來,用來評估跑者的真正實力,並根據它來找出對應的訓練配速區間。我們的跑步能力並不會每天都維持在同樣的水平,很多時候會因為不同的訓練或比賽、甚至是工作或生活壓力而讓跑力出現上下浮動,因此不可能要求每一次即時跑力都要往上進步,這也不符合人體進步的週期。

「當前跑力」可以讓我們知道跑者最近的跑力值平均而言有多高,RunningQuotient也會根據當前跑力來調整訓練配速,只要在近期的即時跑力有上升的趨勢,『當前跑力』就會跟著提升,各強度訓練配速也會隨之調整。所以在準備一場目標賽事時,「當前跑力」應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變高,並且在最後階段達到最高峰。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