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心率數據逐漸受到台灣跑者們的重視,認真訓練的跑者幾乎都會配戴一隻具備心率檢測功能的GPS手錶,除了可以用來監控當下的訓練強度外,也可針對跑步紀錄進行分析。

心率數據其中一個優點,就是可以反映出身體對目前運動強度的反應,通常跑步強度愈高,心跳會愈快,反之亦然;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心率的高低來判斷當前的強度是否恰當。基於這種即時回饋的特性,很多跑者也會將心率應用在比賽上,作為比賽配速策略的調整依據;其中由徐國峰教練所寫的〈全馬/半馬的比賽體能分配策略〉也一直是本站最熱門的文章之一,同時也收到不少正面的回饋。

要注意的是,只比較心率值其實並沒有實際用途,你我心跳同樣是140bpm,所代表的意義並不一定相同,對你而言可能是輕鬆跑區間,對我可能已經達到馬拉松強度了。要正確運用心率數據輔助訓練,首先必須先找出自己的最大心率與安靜心率,以對應出正確的心率區間;關於心率區間的部分可以閱讀〈找到自己的心率區間〉。

相反,各心率區間或百分比對每個人的意義皆相同,儘管在相同百分比所對應的心率值不同,但所代表的意義都是一樣的。因此,我們該看的是心率區間百分比。

在這一篇台北馬數據分析中,我們團隊針對比賽心率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不同完賽時間的男性跑者在馬拉松與半馬比賽中,平均心率與儲率心率百分比分別是多少,作其他跑者參考之用。

延伸閱讀:該如何利用「儲備心率」來定義五種訓練強度?

馬拉松跑者的平均心率

在馬拉松跑者中,只要是在四小時內完成的話,平均心率幾乎都落在160bpm左右,同時儲率心率百分比會落在80%左右,符合丹尼爾博士在《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中所建議的74~84%之間。超過四小時完成的跑者其平均心率將逐漸下降,時間愈長,心率愈低,超過五小時完成的跑者其平均心率在154.5bpm,平均儲率心率百分比為73.7%。

半馬跑者的平均心率

半程馬拉松相對強度較高,同時也反映在整體的平均心率上,在1小時20分內完成的跑者平均心率為170.7bpm,達到儲備心率的83.3%。同樣地,隨著完賽時間愈長,平均心率愈低,從1小時20分到2小時之間的平均儲率心率百分比皆略高於80%,2小時外完賽的跑者則低於80%。

其中可以看到2小時45分至3小時之間完成的跑者,其平均心率大幅下降,有可能是當中大部分跑者是以走跑間歇的方式完成,造成心率跟2小時45分內的跑者有較明顯的落差。


賽事數據分析系列: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