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文彥教練問我:可不可以60分鐘內?我只能苦笑!
雖然上週開訓,我對這期訓練營的承諾是"課表吃好吃滿"。但這星期工作太忙了,幾乎都是晚上十一點或十二點才下班回家,還有兩天早上有固定的游泳和自行車課程;加上工作壓力大,睡眠品質不好,就算設好鬧鐘想要跑步,但按下鈴響想多睡個十分鐘,再醒來時已經兩小時後,只好匆匆的上班去了。結果第一週課表的執行率竟然是零!更錯過了大家說"跑到往生"的加速跑。
因為將近一個月沒定期跑步,10K就變成是極大的挑戰,可能得靠自己較具優勢的肌力支撐,所以開跑後我只能告訴自己要穩住節奏,當做是有氧訓練,因此特別注意呼吸頻率的穩定性(幸好跑在落後集團的第一個,否則呼吸聲音很大,應該滿惹人厭)。
第一公里的速度是5:37,感覺還可以,說不定有機會60分鐘內完成。沒想到一過水站沒多遠,偉誠就超越了我。什麼!我只不過第一杯水灑落,再回頭拿第二杯就被超越?而且不是說腳傷嗎?還是偉誠是屬於測驗型跑者,上期臨時測10K,偉誠也是在這條賽道上超越我。更讓我驚訝的是,宏曉在3K左右就默默從我旁邊跑過,接著是這期的新同學方宜,而且他們兩人一直以非常穩定的速度前進。坦白說,這時候的我,信心有點崩潰了!
古人說"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宏曉和我兩人今天的表現就清楚驗證了這句話。但想起文彥起跑前對10公里的七三策略,我很想在後面三公里拼搏試試看(原來星期二讓大家"跑到往生"的課表就是為了這個策略準備,可惜我沒練到),但以我之前10K的經驗,通常是後半段掉速更厲害,有沒有辦法扭轉頹勢,實在是很大的問題!
七公里後,開始緩慢加速,呼吸也更急促了,感覺和宏曉越來越靠近,但要超越還是非常吃力。終於在進入水站前十公尺左右,我超越了宏曉,快速拿了水杯喝一口後,接著把目標放在約20公尺前的方宜,"我可是三朝元老的學員啊!怎麼可以輸給新學員呢?!"我內心如此呼喊著。
老學員的優勢就是對賽道熟悉。看到紅色彩虹橋進入眼簾,我決定在前一條橋要"追擊"上方宜。於是加快擺臂的頻率,果然在進入長壽橋前的籃球場超過了,接下來就進入最後最筆直的四百公尺。原本想再拉大和方宜的差距,但我實在"沒膏"了,能不掉速就十分萬幸。沒想到最後兩百公尺,聽到後面的腳步聲也逼上來了,"不行啊,我可是三朝元老的學員啊!",只好擠出最後一絲腎上腺素,再大揮手刀來通過終點,幸好有保住顏面了!結果發現後面逼近的竟是別的跑者,氣死我了!
雖然達成了出發前文彥期待的60分鐘內(10.4K/59:36),但我反而比較希望能做到宏曉、方宜穩定配速的跑法。
原來我這期的目標是:跟上宏曉/方宜!
PS. 第六K5:00是吃了大力丸嗎?那怎麼沒有在那時候追上前面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