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伯

Garmin Connect 同步 公開
2023-12-17 06:31:54
4:11:18
訓練時間
5:54 /公里
平均
240.4
平均功率
38
即時跑力
吃力程度
42.54 公里
訓練距離
166 bpm
平均心率
345
最大功率
129.1
訓練指數
紀錄類型
Pro3 藍灰 / 210 km / 20 hrs
使用跑鞋 管理
Pro3 藍灰
Adais
在描述2023台北全馬心得之前, 我想先跟大家提一件讓我逆轉的事情

在今年10月, 我也是有另外參加國峰教練的LSD實體課程, 不過那次我跑的不是很愉快, 沒有達到教練說的還有繼續跑下去的欲望.

短短130分鐘的時間我都覺得不愉快, 那42K該怎麼辦?

後來看到曉菁學姊無私分享"輕快的跑步節奏"的文章, 我突然想到今年一月底開始, 我那時開始每天不間斷連續跑了90天低心率, 慢慢地跑, 跑得很開心.

長跑不應該追求速度, 應該要追求照顧自己內心大象的心情. (我也是在那時候突然看懂國峰教練的"跑者如何以身練心"的新書, 而且那時看完最後一頁滿足的暖暖心情, 我現在還記得😊)



在馬拉松EXPO現場時, 我也特地與國峰教練道謝, 讓我體會到跑步的學問非常的深, 涵蓋的範圍很廣, 絕對不是只有跑步這兩個字這麼簡單而已, 這些也都是認真執行過國峰教練課表後才有辦法體會到

教練也在直播課程當中提到, 學員按照著課表走就好, 不用知道太多, 知道了反而會想更多.

教練安排的課表也很有意思, 我往往都是在執行完課表後才恍然大悟: 喔! 原來如此呀!

這個課表安排真的好巧妙, 讓我們學員自己去體會, 若先說答案了, 那就沒意思了!

有一次直播課程中, 有同學問到可以周六先跑LSD, 隔天再跑間歇嗎? 當時教練猶豫了一下, 說建議不要, 但最後還是提到若該同學不方便還是可以交換吧

我那時候就故意去體會, 為何教練想要我們先間歇, 隔天才跑LSD, 應該就是想要模擬後半馬辛苦的時候吧

尤其是這個訓練營最遠只有跑25K, 甚至連30K都沒有, 但我完全信任教練, 因為在第四周期的變速體感跑, 每一次的進步與精準, 再搭配21K半馬全馬體感測驗, 我幾乎可以確定我可以靠這個技能去完成42K.



曉菁學姊文章內也有提到一件事情, 去年那時他也是三十幾公里之後的距離也都是沒有經歷過, 每一公里都是全新的體會, 這幾句話對我也是幫助很大, 會讓我去期待25K之後的世界會是如何, 而不是懼怕他

不過在這次台北馬的25K之後, 我沒有去享受這個全新的體會, 都是在小心仔細觀察自己身體有沒有提出抗議,

因為在22.5k過了水站之後的環東高架, 急遽的500公尺上坡, 我當時已經主動放緩非常多, 用小碎步緩慢登登登, 還是讓我的大腿股四頭肌有緊繃感,

在27k的折返點前, 我很遠就開始放慢速度, 並且故意繞最外圈緩緩轉180度, 深怕一個不小心折返的姿態會引起抽筋.

在河濱內, 一路都用一區的體感緩緩跑著, 小心翼翼聆聽自己身體的對話, 就算是NICO在我後方用愉悅跟我說聲同學加油後, 他就輕鬆愉快彈彈彈慢慢離開我, 我也沒輕易加速跟上NICO, 因為我覺得那時候我的身體還沒點頭同意我加速.

直到35k了, 到達國峰教練說的全馬的一半了, 我覺得我當下的體態可以回到全馬配速了, 正準備提速時, 36k空曠觀山河濱公園吹起了又冷又猛烈的大逆風, 我又馬上將速度緩下來, 繼續等待好時機.

在37.5k過了水站後, 4:15氣球大隊也在我後方緩緩超前, 我也很開心窩在這個速度不快的大隊裡躲風取暖 😁😁

當出了水門左轉塔悠路後, 氣球大隊的隊長很振奮大聲說: 38k了! 只剩6公里! 這句話喊的真是時候啊, 原來我不知不覺已經跑到38k了, 沒問題耶! 我真的可以跑下去!

而且此時的塔悠路真是太棒了, 都沒有冷冽的風, 所有的跑著也都不知道為何都靠塔悠路的右方?

在塔悠路左側的我, 前面都沒甚麼跑者, 時候到了, 可以回到全馬體感配速了, 很自然地刷刷刷, 刷過了很多剛剛在觀山河濱公園超越過我的跑者

最後轉到南京東路, 看到40k的牌子, 我的身體回饋給我的話語, 他跟我說沒問題的, 我整個超開心的,

我的臉上充滿了笑臉, 南京東路上左右兩側都有很多相機, 我看到相機就比讚比YA, 已經沒有在專心顧體感配速了, 只要沒在喘氣, 我就放心讓自己的身體飄逸起來 (後來回頭看RQ報告, 原來那時我跑到半馬體感配速了)

在小巨蛋捷運站出口處, 我餘光瞄到我的太太和我兩個女兒, 我的耳朵聽到我的大女兒在喊:拔拔!拔拔! 我整個非常興奮跟我女兒們擊掌, 開心極了, 真的是值得了, 值得了! https://youtube.com/shorts/YtePFGPtLzI?feature=share

最後我踩到42k的藍色田徑場, 我真的即將要踩進入42.195的世界了, 短短的200公尺, 我看著拱門離我越來越近, 雙手也忍不住舉高, 我辦到了.

過了拱門終點, 我也沒有馬上降速, 順勢躲開了拱門後的跑者, 摘下了帽子, 轉身向跑道彎腰鞠躬,

那一瞬間, 我眼淚差點哭出來, 謝謝我帶著我一起進入這個42.195的世界, 我們一起努力了一年了, 我們一起辦到了! 也謝謝我, 我無傷完賽了!

後來我看了官方為每位跑者提供的影片, 影片當中我那個輕鬆的跑姿, 我給我自己100分, 完全達到了曉菁學姊在她的分享文章內提到的: 愉快踏入終點線



補充:

1. 全程100%沒看手錶 <==100分! 並且我在拿完賽獎牌時才想到我還沒把手錶關閉停止紀錄, 完全忘記手錶的存在. 😂

2. 仔細聆聽身體給我的對話 <== 無傷完賽! 👌

3. 後半馬比前半馬快 <== 完全沒做到 😁. 後半馬的逆風實在是又冷又烈, 已經超出我原本意象時後半馬的樣子了, (我要對我的大象好一點, 初馬而已, 我還是覺得我當下慢慢跑的決定是對的 XD)



最後最後:

除了國峰教練和曉菁學姊給我的啟發之外, 還要感謝我們的line群組學長學姊們: 楊憲民大哥, 品帆超人, NICO, 冠妞, Hower, 阿其, 阿軒與建宗等等等前輩們(若有遺漏請原諒小弟XD), 他們在群組內提供的資訊真的是省了我這個蔡逼八學員非常多的時間, 小弟感謝再感謝!

這次的台北初馬, 給了我相當多的養分與經驗, 我現在有相當多的想法與念頭, 休息兩周後, 會再繼續打好教練給我們的基本功, (國峰教練, 我很抱歉, 我到現在閉眼單腳支撐最高只有2秒 😁😁😁)

大家明年2024訓練營見!

各強度時間圖表

各強度訓練指數圖

峰值心率圖表

能量消耗 - 脂醣計

消耗脂肪

23.3 g

消耗醣類

692.4 g

消耗能量百分比

各強度步頻分析

各強度觸地時間分析

各強度移動參數分析

8.4
公里
40:30
時間
6:28
配速
平均心率
0
爬升公尺
0
下降公尺

187
步頻(步/分)
步幅(公尺)
10.5
觸地時間(毫秒)
騰空時間(毫秒)
移動參數(%)
0
垂直振幅(公厘)
分段 公里 時間 累計時間 配速 最快配速 心率 儲備心率% 最大心率
恢復秒數
爬升公尺 下降公尺 步頻(步/分) 最大步頻 步幅(公尺) 觸地時間 垂直振幅
移動參數
已選擇 - - - - - - - - 000000000
1 5.00 27:18 0:27:18 5:28 - 168 83 176 0451861960.98240777.9
2 5.00 29:13 0:56:32 5:51 - 168 83 174 0761721900.99243808
3 5.00 28:23 1:24:55 5:41 - 166 81 172 015121861920.95244778.1
4 5.00 28:03 1:52:58 5:37 - 169 84 175 0561861940.96241768
5 5.00 30:04 2:23:02 6:01 - 168 83 173 037121841920.9248758.3
6 5.00 30:18 2:53:20 6:04 - 164 79 168 01261841980.9248758.4
7 5.00 31:54 3:25:15 6:23 - 162 78 169 01171821920.86254748.6
8 5.00 30:37 3:55:52 6:07 - 163 79 171 011111821920.9252768.5
9 2.20 13:20 4:09:12 6:04 - 162 78 172 0131801920.92251788.5
10 0.35 2:06.2 4:11:18 6:01 - 166 81 173 0401661921237787.8
總覽 42.55 25:08 4:11:18 5:54 - 166 81 176 096881821980.93247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