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Feb 2024
不一定要跟心魔正面對決
「要開發自己的潛力,成為更了不起的人」,努力是一定要的,但我認為《我,刀槍不入》(Can't Hurt Me)一書的作者哥金斯所選擇的努力方式並不是很好的方式(相當自虐),不應鼓勵每個人都這樣做,更不應仿效。成功還有其他途徑,下面我想試著從《奇異博士》的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場景來說明我的想法,以及對《我,刀槍不入》這本書的看法。
.
電影《奇異博士》第一集中史蒂芬在片尾面對大魔王--多瑪暮 (Dormammu)。史蒂芬知道他無法打敗力量強大的多瑪暮。在迎戰前,史蒂芬利用「時間寶石」設定好時間迴圈,當他面對巨大又強大的多瑪暮時,
.
奇異博士說:
「多瑪暮,我是來找你商量的。」
(Dormammu, I’ve come to bargain.)
.
多瑪暮看著奇異博士輕蔑地回說:
「你是來送死的吧!」
(You’ve come to die.)
「你的世界現在是我的世界了!就像其他世界一樣!」
(Your world is now my world…like all worlds.)
接著輕易地把奇異博士打敗。
.
但奇異博士用時間寶石設定的時間循環讓他被打敗後,又立刻又跳回剛出現在多瑪暮面前的那個瞬間。多瑪暮一次又一次的打敗奇異博士,奇異博士就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著「被打敗→出現在多瑪暮面前」的循環。
.
奇異博士失敗又回到多瑪暮面前幾次之後,多瑪暮說:
「你不能永遠來這套!」
(You cannot do this forever.)
.
奇異博士說:
「其實我可以!現在情況就是如此!」
(Actually, I can. This is how things are now.)
(潛台詞是:我坦然接受現在的局面,你也該坦然接受,並跟我商量,不然我們就會一直被困在這裡)」。
.
奇異博士接著說:
「你和我困在這一刻裡……無止盡。」
(You and me trapped in this moment...endlessly)
.
多瑪暮說:
「那麼你會不斷死亡。」
(Then you will spend eternity dying.)
.
奇異博士說:
「對,但地球上的人能活命。」
(Yes. But everyone on Earth will live.)
.
多瑪暮說:
「但你會受苦。」
(But you will suffer.)
(奇異博士要不斷地遭受不同被殺死的方式)
.
奇異博士自言自語:
「痛苦,是我的老朋友。」
(Pain’s an old friend.)
.
接著奇異博士不斷地被用各種方式殺死,
期間多瑪暮忍不住要求他:
「趕快停止!」
(End this!)
.
在重複了不曉得多少次後,
多瑪暮看著又再次出現的奇異博士,
告訴奇異博士:
「你不能贏的。」
(You will never win.)
.
接著奇異博士看著多瑪暮,
堅定的說出我認為整部電影最動人的一句話:
「我知道,但是我可以輸……一次,又一次地輸,一直重複輸下去。」
(No, but I can lose…again and again…and again…and again forever.)
.
奇異博士接著說:
「那樣你就變成我的囚犯。」
(And that makes you my prisoner.)
(潛台詞是:這樣時間就變成了你的牢籠)
.
多瑪暮大喊:
「不!停止!趕快停止!」
(No! Stop! Make this stop!)
.
多瑪暮大喊:
「還我自由!」
(Set me free!)
.
奇異博士回應道:
「不要,我是來找你商量的!」
(NO. I’ve come to bargain.)
.
多瑪暮無奈地同意談判:
「你到底想怎樣?」
(What do you want?)
.
奇異博士提出要求:
「把你的手下帶走!
停止攻擊我的世界!
永遠不再回來。
只要同意,我就終止這循環。」
(Take your Zealots from the Earth.
End your assault on my world.
Never come back.
Do it. And I’ll break the loop.)」。
.
最後多瑪暮受不了深陷在這般迴圈中的多瑪暮,
才開始答應與奇異博士「商量」,並達成協議。
.
奇異博士利用不斷的失敗,那種失敗是重複自己的死,而且是各種殘酷的死法,拯救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這是電影張力所在。
.
現實世界中也有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在不斷痛苦且殘酷的失敗中來打敗心魔,那就是《我,刀槍不入》的作者--大衛.哥金斯(David Goggins)。他從小因為父親家暴心裡開始蒙上揮之不去的陰影,書中一開始提到「他決心逃離地獄」。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他心中有一個無法逃離的心魔在跟著他,他像奇異博士一樣不斷地戰鬥,想透過無止盡的戰鬥讓多瑪暮(心魔的隱喻)變成他的囚犯,把它關在內心深處。這的確是有效果的!
.
然而,為了最終的目標,「人心」與「心魔」兩者都被困住了,他們都失去了自由。
.
當然,電影中奇異博士是為了地球全人類的自由而忍受一次又一次可怕失敗與個人自由的犧牲,所以顯得偉大動人。但是現實生活中,人若為了追求目標,不斷在殘酷的失敗中強忍痛苦,一次又一次,的確可以磨煉出強大的意志力,卻同時也會在內在累積高大的障礙,那會阻礙自己在技術上的進步,更會使身心傷痕累累,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
.
.
多瑪暮是活的;
心魔也是活生生的。
.
有些「心魔」的確就像《奇異博士》中的多瑪暮一樣,永遠也無法被我們打敗。
.
電影中的多瑪暮的僕人連接了兩個世界才能讓他的主人吞噬地球,當時他說了一句:「那是一個超越時間的世界(A World beyond time)」。奇異博士受到「超越時間」這句話的啟發才想到能避免地球被多瑪暮吞噬的方法。因為在多瑪暮的界裡,沒有時間,所想到用「時間」來打敗它。
.
我們的內心也是不受時間的限制。「心魔」不受時間的限制,要避免自己不被「心魔」所吞噬,不是把它打到趴下,而是勇敢站在它面前,跟它商量,並且先做好一輸再輸的準備。
所以當我們在面對內心的衝突時,或說是強大的心魔(一種內在的巨大障礙)時,不要想一次就打敗它,而是跟它商量,被打敗沒關係,就再來一次,再來一次,不斷再來一次……跟它磨,磨到它妥協,讓我們的目標達成,這是作者哥金斯的做法。只要你讀過《我,刀槍不入》就會看到作者非常善於這麼做,而且相當自虐,忍耐力遠超常人!
.
他一次又一次地逼「心魔」妥協,但我們要了解「心魔」跟多瑪暮一樣是無比強大的存在,它只是妥協了,並沒有消失。
.
心魔還是有重新「甦醒」過來的機會。
.
.
.
上述是追求目標與夢想的第一種手段:用一種不怕失敗的意志來逼心魔妥協。這個手段是有用的,也可以達到令人讚歎的成就,但它的後座力很大,哥金斯在《我,刀槍不入》中最後有提到它被強大的潛意識反撲時所經歷的可怕。他因為身體和心靈都經歷過具大的痛苦,已經跟心魔打得傷痕累累,《我,刀槍不入》的前半段大都在描述他與心魔對決的「戰功」,以及他對戰後留下的「疤痕」,讀起來感受到的是在炫耀這種「疤痕」。(《我,刀槍不入》中有些照片看起來都不忍直視,看到會痛,很多自我折磨讀起來都覺得殘忍)
.
《我,刀槍不入》中提到:作者原本是位菁英超馬跑者,二〇一四年時為了準備一場重要的超馬賽他每週跑量最高達 210 公里,但後來狀況愈來愈糟,連減量到週跑量30公里都跑不太動,甚至減量到賽前五天,還無法連續跑五公里,吃得很少,但體重卻一直在增加,身體全是積水。此時心魔出現了,要他退賽,但他再次選擇正面對決,他對自己說「我不能變成娘炮。」所以他還是參加了世界上最難的超馬賽之一「惡水超馬」,在比賽中他的身體崩潰了,大肌肉群不受控制地抽搐、肌肉厥戀得非常厲害,全身乏力,而且肌肉完全不受控制地顫抖抽搐,這一次他棄賽了,從他的描述中你可以感受到他這次被心魔打敗了!「我只撐了八十公里,但『放棄』帶來的任何全辱--我並不習慣放棄--都被一種本能淹沒,那種本能告訴我一定有哪裡非常不對勁。這並不是我的恐懼在說話,也不是我對舒適的渴望,這一次我確信如果我繼續試著突障礙,就不會活著走屸這個內華達山脈。」(頁:352~353)簡單幾句話,可以感覺到作者的沮喪與受辱!
.
作者在退賽後全休了兩天,第三天早上慢跑,只跑了一千六百公尺,「狂奔的心臟彷彿跳到喉嚨裡,所以我放棄了。」他當下自己也覺得「我一定病了,而且我懷疑病得很嚴重。」(頁:354)
.
當天晚上,作者跟他的母親看完電影後,坐在餐廳裡「精神恍惚到連菜單都看不清楚,……我媽看起來就像飄浮在桌子上方。」
作者當晚就被送到急診室,醫生檢查後跟作者說:「甲狀腺數字接近正常,心臟也沒問題……多休息就好。」但因為作者感覺很糟,所以回到芝加哥後又接受信任醫生的詳細檢查,包括內分泌系統,並針對萊姆病、肝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其他一些自體免疫疾病的篩查。醫生說一切都很正常。但還是無法解釋為何作者會這麼快就從一個能跑數百公里的菁英運動員,變成一個連繫鞋帶都做不到、跑一公里就差點昏倒的虛弱病人。連醫生也不知道答案。但當過選手都知道,找不出原因,運動表現又極差的當下,心情會有多難過。
.
接著作者的狀況一天比一天差糟,他感覺難受得不得了,最後連下床都很困難,而且經常便祕,渾身痠痛。醫生推測是艾迪森氏病,開了藥給他,但吃了藥後加速了病情惡化……後來醫生已不知如何治療了,認為作者應該是心理生病,只是個疑病症患者!
.
作者當時只有三十八歲,但他自述道「我已經打了三十八年的仗」,「我感覺已經活了十輩子,經歷過的地獄比大多數八十歲的人還多。」他接著提到,「我不為自己感到難過,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頁:357)
.
作者其實已隱約知道,過去對自己太過殘忍,此時所發的問題雖然找不到病因,但一定是在還債!
.
我在《跑者如何以身練心中》提出訓練應以「減少或化解內在的衝突」與「適應輕鬆」為原則,強度和訓練量要控制得當,應盡量減少痛苦發生,或是在痛苦還沒出現前就要停下來休息,並盡量留在「輕鬆上限」訓練,讓自己在痛苦與心魔出現前抵達另一個境界。一步一步慢慢來,不跟心魔正面對決,反而像是跟心魔玩躲貓貓,趁它還沒出現就向前推進。
.
兩種手段都需要耐心,都需要毅力,但方式是很不一樣的。
.
我偏好第二種方式。
.
哥金斯在《我,刀槍不入》一書中最後提到他繞了一大圈的選擇是「凝視深淵,與過去和解」,之後才慢慢能回復到身心的健康狀態。他說:「我時時刻刻都必須與自己戰鬥,而被毀壞的身體就是最大的戰利品。那一刻我知道,無論能否再次跑步,無論能否再次上戰場,無論是生是死,都濡關係,而伴隨著那種『接受』而來的,是深深的感激。」(頁:357)
.
作者已體悟到化解衝突的重要性,而不應一直去激起心魔並跟他正面對決,那是電影上的英雄在極端情境下會做的事,但我們是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人,大部分時間要做的努力是「減少衝突」、「化解衝突」,以及在「輕鬆上限」附近追求進步。
.
訓練的樂趣很重要,那是我們成長與繼續練下去的養份。
.
作者說:「我錯過了太多,沒嘗到太多樂趣。『快樂』並不是我首選的雞尾酒,大腦讓我不斷追求刺激。我活在恐懼和懷疑之中(國峰按:在和心魔戰鬥時所產生的情緒就是恐懼和懷疑),深怕自己成為無名小卒、毫無貢獻。我不斷地評判自己,也評判周遭的每個人。」(頁:358)
.
上述這些反省是作者給我們最好的警惕,有助於我們避免重蹈覆轍。
.
我去年完成了《跑者如何以身練心》後,Mona 剛好從美國回來參加了我的新書分享會,事後跟她聊到我覺得國外很少有人從我這本書的角度來看待「練心」這一個主題;同一主題中,歐美比較強調的是「mental fitness」,很多是從「剛強心志」以及「心態(mindset)」的角度來看,把「心」看成一種可以愈練愈「剛強」的客體,以「成功」與「運動表現」為目標;但我接受的是中華文化的教育,又研究先秦思想,所以是從東方思想的視角出發,認為「心」的境界提升後所呈現的狀態是「柔軟」,目標是內在境界的提升,而非外在的成就;當然某些關鍵時刻要有剛強的意志,但更多時刻需要有柔軟放鬆的心靈才能夠持久……針對這個觀點比較少人觸及。
.
我覺得國外作者厲害的地方是可以把某一個主題研究得很細,像是「意志力 Willpower」、「韌性 Resilience」、「恆毅力 Grit」、「心態 Mindset」、「動機 Motivation」,都有許多專書在談。但東方思想比較不會針對某一概念去鑽研,東方思想家看到的是整體,以及整體中各部之間的關係。《跑者如何以身練心》這本書也是東方思想的延伸。
.
國內也有一些強調心智/心志的運動訓練書,特別針對跑步的也有,但大都是以個人經歷為主軸,以故事去點出作者心志的強大。《跑者如何以身練心》則比較像是哲學書,主要是在論述背後的機制;概念與理論的說明是主菜,最後的訓練法只是配菜。
.
我在《跑者如何以身練心》的主張是:大部分的跑者無法像菁英選手一樣有外在的頂尖表現;但內在的「心」是可以透過訓練達到頂尖選手的境界的。
.
哥金斯所寫的《我,刀槍不入》這本書我個人是推薦閱讀的,但不鼓勵模仿,反而應當作借鏡,盡量不要這樣殘忍地對待自己,那是面對魔鬼或戰爭時極端情境的應對做法;這本書跟前陣子我審過的《鑽石心態》很像,西方很強調「剛強的心志」,像鑽石般的堅硬,這跟老子所謂的「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剛好相反,我的論點是:練心的最終目標不是堅硬與強大,而是在高強度下仍可保持心的柔軟,如此才可以使肌肉放鬆,而這種目標是可以訓練的。
.
要達到這種目標,一直強調剛強心志是做不到的。不能跟痛苦硬來,要反過來強調「放鬆」與「輕快」,根本不要讓心魔出現,在它出現前向前推進,或是它快出現前就先躲起來休息(躲貓貓),用遊戲的方式默默發展自己的潛力,以更有智慧的方式努力向前,不一定要用哥金斯的猛烈火花四射的方式來追求卓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