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25 Oct 2021

下雨天跑不跑?

之前有學員問到下雨天無法出門跑,若在跑步機上該怎麼調整訓練?我回說這是個錯誤的問題。下雨天反而不能在逃避,逃到跑步機上訓練,要勇敢面對雨天,出門訓練。其實下雨天只是聽到雨聲時覺得不想淋雨,出門跑個兩三分鐘身體很快就適應了,而且下雨時空氣變得很好,通常會愈跑愈舒服。但建議戴帽子,因為雨水會從頭頂流到眼裡,這是我覺得雨天跑步最不適的部分,但戴帽子就可以改善很多。

花蓮午後時常下雨,我也很常帶小朋友在雨天出去玩,她也玩得很愉快,一點也不覺得雨水有什麼好怕的。下面所附的影片是小朋友某天放學後,學佩佩小豬跳泥巴水坑(其實有幾天在大雨天跳得更瘋,但但怕手機壞掉沒有拍到)。

我知道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下雨天不能出去玩、下雨天的體育課改在室內、下雨要撐傘…,這些觀念在我研究所以前都認為理所當然,直到來到東華,認識了當時東華鐵人三項校隊的教練 Benjamin Rush 之後,才把顛覆了這個從小根深蒂固的觀念。在跟著 Ben 訓練的三年裡,每次下雨都要照表操課,包括寒流與長距離騎乘。我原本很「怕」雨天訓練,除了很不舒服,也很怕摔車,而且也怕數十萬的隊車在雨中騎久了很容易壞掉,怕東怕西的。但從一次次的雨中訓練裡我的體會是:

「下雨天訓練,車子、鞋子、衣服其他裝備都會加速損壞,但身心反而愈加強健!」換另一種說法是:「體外的衣物與裝備的確會因下雨而加快損壞,但『體內』的東西反而會變得更強!」大家可以想想:如果你認真訓練,風雨無阻,身上的所有裝備在五年後都會一定會因為外在環境而損壞,但身心反而會變得更強!

經過 Ben 的訓練後,我不管雨多大都很少撐傘;除非要前往重要的場合或是身上揹著無法淋濕的電子用品才會打傘,我怕的不是「身體」淋濕,而是身體以外的「重要裝備」淋濕。

身體淋濕後的確不舒服,體熱也會加速流失,動物的本能會逃避雨水,以免失溫。我們反而可以把雨天當作鍛鍊心志的絕佳時機。「不怕」雨天,是我們動用意志硬是去「挑戰」外在環境的展現,它需要動用意志和勇氣,過程中意志和勇氣都會獲得提升。

至於下雨訓練容易感冒這件事 …,感冒大都是因為病毒入侵身體。淋雨後體溫下降,的確會降低身體的抵抗力,所以只要在訓練完遠離容易接觸病毒的公共場所,並立即洗個熱水澡與換衣服,就可以降低感冒的機率。所以就算下雨訓練完身體受賽後比較虛弱,也是可以避免掉的。這就像我們不應害怕虛弱就不踏出舒適圈以外一樣。踏出舒適圈本來就存在風險,我們必須提起勇氣去面對風險。

小女兒在雨中玩,本就會提高生病的風險,但在這個風險中我知道她的身心都會因「適應」而「擴大」她覺得舒服的範圍,抵抗力也會因此更強!

「下雨天不能出去玩」是我們從小被教育出來的觀念。下雨天練跑在他人眼中是瘋狂的事。所謂瘋狂,是不合常理的意思。在臺灣人目前的長成背景、教育環境與生活習慣中,「雨」似乎是有危險性的東西,父母師長都教我們「雨」是一種會讓你感冒、讓你發燒、弄壞你身上昂貴的 3C 產品還讓你全身濕答答地覺得不舒服的壞東西,這是一般人對「淋雨」的印象。

我們要在「心理」上改變這個觀念,踏出屋簷下的舒適圈。

 

過度保護的身體只會愈趨虛弱,就像包在石膏裡的手臂一樣。躲雨只會讓身體更怕雨,也對雨失去了親切感。

沒錯,對雨的親切感。雨總是讓大多數人感覺不舒服,我想是因為雨水會帶走體表的體溫,讓衣服濕透、使鞋子積水。濕鞋與衣服黏在身上的感覺讓人覺得不好受,所以我是怎麼對雨產生親切感呢?進入雨中跑步。雨中訓練可以讓我們脫離社會的秩序,暫回野性的狀態。我們看戶外大多數的野生動物為了生存還是必須在雨中覓食,雨跟陽光空氣藍天白雲一樣自然,人類演化至今,在基因底早已暗藏與雨水共處的生存之道。就像跑步一樣,跑步會耗損熱量、使雙腳疲累、磨擦腳掌、會曬傷會流汗,但人類天生就會跑,淋雨和跑步都會讓我重新啟動原始的親切感,一種回到野性狀態的感受。

美國著名的跑步哲學家席翰曾寫道:「想成為全人,你得先成為一個夠格的動物。」(喬治.席翰著;游淑峰譯:《愈跑,心愈強大》,頁 244)

跑得愈長、跑得愈穩時,人身上除了多餘的贅肉以外,多餘的慾望也會被逐步消除,雨水有助於「淋走」身心上多餘的東西,我們在雨中訓練之後神清氣爽 …,逐漸變成一個更美更強的人。

下雨天跑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