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Jul 2021
KFCS 培訓系統說明會影片
2019年11月曾在台北小區蛋分享KFCS教練培訓課程的初衷與想法,當時是從《ENDURE》這本書開始帶大家思考「耐力」是什麼?我曾問過身旁的人,一想到「耐力」或「耐力運動」、「馬拉松」、「鐵人三項」,你立即會聯想到什麼?很多人會想到的是辛苦、忍耐、意志力、流很多汗、抽筋、鐵腿、撞牆、硬撐……等字眼。只有少數人會提到喜歡、愉快、樂愛、享受、幸福、美妙、好玩。為什麼?
我個人認為不只跟東西方文化差異有關,也跟訓練理論與方式有關。當我們太過強調最大攝氧量、耐乳酸、意志力、吃苦是通往金牌唯一的道路,讓這些念頭跟耐力訓練強力綁定在一起,久而久之,「耐力運動」就變成「忍耐痛苦的運動」。當我們談享受訓練時,很多時候變成口頭說說而已,每次訓練還是大都在痛苦中度過,或以痛苦作結。
並不是說最大攝氧量、耐乳酸、意志力、忍耐和吃苦不重要,我認為需要的是「平衡」,不能「只有」痛苦、「只有」體能,訓練也要有輕鬆的元素,要有力量和技巧。我們必須更全面地看待耐力運動,更深刻地認識它,才會更喜歡它,在那次五十多分鐘的演講中是我想讓投身耐力運動圈的人能對「耐力運動」與「耐力訓練」有另一層看見的嘗試。
當時分享的感覺很好,但不久就忘了。剛好光佑這次花了六七個小時的時間幫我上字幕與重新剪輯這個影片,讓我有機會再溫故與知新,從中我也為自己上了一課,也把這些影片分享出來,總共分成四部,下面是四部影片和主題介紹:
討談論的主題如下:
● 何謂盡力?為什麼頂尖選手在進終點時看起來不會喘、還能舉手微笑致意?他/她們到底有沒有盡力?
● 耐力 vs 持續力:最頂尖的選手是最懂得「放鬆」的選手。
● 「適應(adaption)」是訓練與進步的重要機制,但我們該「適應痛苦」還是「適應輕鬆」?
● 「練心」與科學化訓練之間的關係。
● 「輕鬆」訓練非常「不輕鬆」。
● 訓練時不能貪心。
影片主題如下:
●「體能」很重要,但「體能好」不一定「表現好」。
● 運動員所展現出來的力量,不只肌肉力量(肌力)。
● 「體力」跟「技術」之間的關係。
● 談鐵人三項運動中自行車的技術比較容易被忽略的原因。
● 基礎力量 vs 專項力量,兩者之間的關係與辯證。
● 眼見為憑?肉眼看不到的反而更為重要!
● 從「和解」的觀點來看待訓練。
● 從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哲理來理解訓練的自然規律。
影片主題如下:
● 技術像是「竅門」。
● 心在最底層,若無心訓練,體力與技術的訓練再科學都沒用了。
● 「技術」與「心」之間有著密切的連結。
● 「心」與「科學」之間的關係。
● 速度、成績與名次都是結果。
影片主題如下:
● 簡介優異心理Movement的各項概念
● 從看得見 vs 看不見來理解「心、體能、力量、技術」
● 從名詞定義來理解「意志力」(Willpower)。
● 認識「顯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關係
● 從「和解」的觀點來看待訓練
● 案例說明「練心」與「科學化訓練」的關係
● 從「適應輕鬆」的觀點來重新認識與運用「舒適圈」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