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27 Jul 2021

KFCS系統介紹Part Ⅱ:眼見為憑?肉眼看不到的反而更為重要!

到了演講中段開始說明 KFCS的訓練框架。影片大約十三分半鐘,簡述自己對訓練四元素的理解,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舉了一些實例說明,也透過這個平台分享出來。

#影片主題 如下:

●「體能」很重要,但「體能好」不一定「表現好」。

體能是指能量代謝系統,這個領域的研究主要是在探討能量產生的方式、該如何有效訓練與提升。然而,人的體能有其上限,這個上限有個人因素,所以無法無止盡向上提升;當然也會受到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 運動員所展現出來的力量,不只肌肉力量(肌力)。

相對來說,力量的保存期限會比較長一點。因為若訓練得當,一個人在中年後還是能保持健美的身材、平衡與有力的身體。但身材健美、肌肉大不一定能展現出耐力所需的「支撐力」,有些選手肌力不大,但支撐力比較好。

● 「體力」跟「技術」之間的關係。

體能與力量,我們簡稱「體力」,它們是基礎。沒有體力,沒有表現。但有體力,技術不一定表現得出來,所以技術像是「竅門」,體力很好,竅門很窄,就無法有效輸出成更高水準的運動表現。想要開竅,必須刻意開發技術知覺。

● 談鐵人三項運動中自行車的技術比較容易被忽略的原因。

若拿游、騎、跑三項運動來比較,游泳的技術最受重視,因為人浮在水面上時會在矢狀面、額狀面與橫斷面有很不一樣的動作,自由度很大,所以動作差異很大,換句話說,偏差的空間也很大;跑步在矢狀面的自由度最大,其他兩面就小很多了;自行車的自度最受限,因為人體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活動空間裡做踩踏,每個人的雙腳都是在360度裡踩,所以常被認為沒什麼技術可言。然而,實情並非如此。

● 基礎力量 vs 專項力量,兩者之間的關係與辯證。

在我的觀念裡,力量訓練可分為「基礎力量」和「專項力量」。前者是每一種運動項目都要練的,後者跟運動項目有關,例如游泳、自行車、足球和跑步的「專項力量」都會有差別。但「基礎力量」會大同小異,這個大同中就一定有蹲舉、硬舉、上膊……等動作。但若要討論某一項運動的「專項力量」,就必須先了解該項運動的「技術」,因為專項力量是為了服伺專項技術用的,所以若不懂該運動的技術,就無法設計專項力量課表。KFCS把跑者的專項力量分成五大類動作,這五類動作有階層關係,愈底層愈基礎,高層動作需要底層動作的基礎打好才能練得好。

● 眼見為憑?肉眼看不到的反而更為重要!

從「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視角來說,最表層的「技術」動作是最顯眼的,一個人游得好、跑得好,有時外行人也能看得出來什麼是優美的動作,比較難辯識的反而是偏差動作。偏差的動作可能有千百種,但優美的技術通常只有一種模式。再來到第二層的「力量」,可以舉很重看得出來,但肌纖維的組成、收縮的方式我們是看不到的,要把身體切開才看得到。第三層的「體能」更是如此,我們知道身體裡一直在產生能量,但那已是分子層級的運作,就算切開身體還是看不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見。第四層的「心」更是幽微,此時倍數再高的顯微鏡都不管用了,心的運作已非實體,並非肉眼所能看見,但它卻最最最重要。就像水和空氣,最重要的事,最容易被忽略。若沒有了空氣,我們幾分鐘後就會死;若無心訓練,一切都失去了意義。心在最底層,若無心訓練,體能、力量與技術的訓練再科學都沒用了。

● 從「和解」的觀點來看待訓練。

「練心」的訓練架構裡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句是:盡量不要有「衝突」。假設一位跑者練了很久,目標設定在全馬破330(3小時30分),也就是五分配速(每公里花5:00),如果在賽場上太執著於這個目標,看到錶上顯示5:10就會覺得太慢了開始加速,錶上顯示4:50又會覺得太快了開始減速,快了慢了都緊張,此時不只無法專心在跑步本身,心裡的緊張會讓肌肉也跟著變得比較緊繃,那他還能完全發揮表現嗎?在賽場上設定明確的目標就會產生這樣的衝突,我們該如何在比賽期引導學員減少衝突,能在賽場上跟自己和解,也是KFCS系統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 從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哲理來理解訓練的自然規律。

「技術」與「心」之間有著密切的連結,心愈穩定、愈平靜、愈安定,技術的水準就愈能開發出來。「反(返)」的概念來自於老莊。老子說的「返樸歸真」、「復歸於嬰兒」與莊子所說的「坐忘」背後所傳達「重『新』再來一次」的哲理。教練如何讓運動員(或跑者如何讓自己)回到最初的地方,那是一種如同嬰兒般無知的渾混狀態,在訓練當下能忘掉過去的訓練,不去預期訓練會帶來的效果。因為那種「預期」的心理 ,反而無法帶來真正的效果。

運動員必須去用一種嶄新的心態來體驗動作本身所帶來的感覺,而不是去期待動作與訓練會帶來什麼的效果。訓練時要把課表與動作當成全新的(或是教練要引導學員把當天的訓練變化成一個新的樣子),如此對知覺的刺激才會鮮明。

這麼思考下來,對於訓練有素的運動員,或是對於熟悉技術動作的學員來說,需要的是「復歸於嬰兒」那種「復」的工作,就像重看一部電影時要先把劇情的細節都先忘掉,才能重新體驗樂趣、重新帶來啟發、重新帶來改變。如同過年時常見到的春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想要「更新」,就必須要能夠「忘」、「返」、「復」,要有重頭來過的過程,才會產生新的啟發、新的進步。所以,「新」的生機就必須是一種從「心」出發的修練過程了。

「反(返)」是自然的規律,是一種自然的動態過程,所老子說:「反者,道之動。」為了順應自然,返回到底層、返回到最初的地方是不斷提高表現的關鍵。

 

總結:教練要能運動員專注在訓練本身之外,也要引導他看淡訓練時速度、成績與名次,這些都是難以預料的結果,無須在意;須在意的是「訓練」本身,也就是練心、練體能、練力量與練技術。

 

KFCS系統介紹Part Ⅱ:眼見為憑?肉眼看不到的反而更為重要!